国乒女单世界第一孙颖莎在WTT新加坡大满贯赛爆冷出局,这本是竞技体育再正常不过的事。可赛后不到半天,社交平台上就炸开了锅——20岁的年轻选手陈熠的账号突然涌入大量恶评,有人质疑比赛真实性,更有人直接进行人身攻击。
这种事在国乒队内已经不是第一次。去年王曼昱输球后遭遇过类似围攻,东京奥运会冠军陈梦更曾被骂到卸载所有社交软件。运动员输场球就像犯了天条,轻则被扣上"打假赛"的帽子,重则要被查三代。央视体育频道实在看不下去,专门发文批评这种饭圈化现象,可惜收效甚微。
仔细看孙颖莎这场球,对手陈熠的搏杀战术确实打得漂亮。21岁的年龄差让两人在节奏控制上存在明显代际差异,莎莎赛后也坦言对旋转判断出现偏差。这些专业分析没人在意,某些粉丝只关心自家偶像必须场场赢。他们用追星那套逻辑看竞技体育,赢了就吹"断层领先",输了就骂"队友使绊",活像在追连续剧要按自己写的剧本走。
马龙当年输给林诗栋时说过,老将输给新人是项目发展的好事。国乒长盛不衰的秘诀,正是这种薪火相传的梯队建设。现在可好,年轻队员赢场球要先考虑会不会被网暴。陈梦东京夺冠后那段话现在听来格外清醒:"积分榜不会骗人,哪有那么多弯弯绕绕?"
饭圈思维最可怕的是制造信息茧房。他们只接受符合预期的结果,把运动员塑造成不能输的神像。孙颖莎目前积分超过第二名6000多分,这种统治力在乒坛历史上都罕见。但某些粉丝似乎觉得,世界第一就该像游戏里的满级账号,见谁秒谁才算正常。
这种畸形风气正在影响运动员状态。现在国乒主力发条动态都要字斟句酌,生怕被过度解读。王楚钦有次采访说了句"最近状态起伏",立刻引发粉丝集体焦虑。更荒唐的是,连运动员退赛养伤都要被质疑职业态度,仿佛他们是24小时待机的比赛机器。
看看隔壁日本队的伊藤美诚,输了球照样笑嘻嘻做鬼脸。咱们的运动员倒好,赢了不敢放松,输了不敢辩解。当年张怡宁大魔王时期,观众还能欣赏到运动员的真性情,现在个个活得如履薄冰。
体育总局去年就发文要整治"饭圈乱象",可总有人把竞技场当成粉黑大战的舞台。他们不在乎项目发展,不关心技术革新,只想在虚拟世界里过把"战斗粉"的瘾。殊不知真正的体育精神,恰恰在于接受不完美。
孙颖莎离场时那个鞠躬让人心疼,她弯腰的弧度比记分牌上的数字更值得记住。竞技体育没有常胜将军,但永远需要干净的赛场。
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,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,请及时告知,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配资公司官方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