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0年6月份,周总理在国务院那里组织了个电力方面的会议。北京供电局临时负责的李鹏也到场了,会上周总理特地提到了李鹏,问他是不是受到了国外那些条条框框的影响。李鹏呢,就自己反省了一下。毕竟李鹏之前在苏联学习过,所以有人就觉得他可能会带有“苏联那一套”的嫌疑。
会议一完事儿,李鹏心里头挺不是滋味。他找到当时管解放军总政治部的李德生主任,直接说道:“总理刚才训了我一顿……”
李德生对他好言相劝:“这哪是批评啊,分明是周总理对你的关怀!”当时管着国家计委的余秋里也跟着劝:“你还不明白吗?批评你,其实是想让你出山干活呢!”
李鹏是从东北选出来重点培养的年轻干部,1966年他从阜新发电厂调动到北京电力局工作。因为他之前在苏联学习过,所以有人给他安上了“修正主义分子”的名头。多亏了周总理的坚决支持,他才没被批斗。那为啥周总理要这么拼命保护李鹏这位小伙子呢?这事儿得从他的家庭背景聊起。
一、李鹏的老爸是李硕勋。
李硕勋1903年在四川宜宾高县呱呱坠地,他当年跟着周恩来一起参与了南昌起义,算是早年间带头搞军事斗争的重要人物之一。
1926年,我和赵世炎的妹妹赵君陶成了家。两年后,1928年,我们的宝贝儿子李鹏来到了这个世界。赵世兰希望给他起个小名叫“兰兰”,就这么定了。
李硕勋那时候是浙江省军委书记,还临时管着省委书记的活儿。赵君陶呢,她在秘书处干的是机要秘书的工作。
赵君陶在坐月子期间,为了逃避反动派的追捕,不得不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四处躲藏。等到儿子李鹏长到三个月大时,李硕勋悄悄回到杭州,去探望自己的老婆和孩子。
碰巧撞上了敌人的搜捕行动,李硕勋被堵在了前门。就在特务快要撞开门的那一刻,他急中生智,抱着才三个月大的李鹏,从窗户一跃跳到了隔壁邻居家的阳台上。就这样,李鹏和爸爸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刻,侥幸躲过了敌人的追捕。
李硕勋投身革命后,和妻儿常常是见面少,分开多。
1931年6月份,他接到任务去了广东省,当上了军委书记。后来,李硕勋跑到海南岛去指挥武装斗争,结果在海口被抓了起来,关进了大牢。
敌人对李硕勋下了狠手,用尽酷刑,但就是没从他那儿撬出一点有价值的信息。敌人气急败坏,9月5号那天,在海口市东校场,把李硕勋给枪毙了。
李硕勋在28岁那年英勇离世,那时候他儿子李鹏才3岁大。他妻子赵君陶正怀着孕,等女儿李琼来到这个世界时,已经没了爸爸的陪伴。
二、说说李鹏在成都的那些事儿李鹏啊,他曾在成都待过一段时间。
李硕勋离世后,赵君陶跟三姐赵世兰被安排到了四川,执行秘密任务。而李鹏呢,则是在温江那儿的四川省立实验小学上学。
1939年6月11号那天,日本军机轰炸了成都,这是抗战时候他们轰炸成都三次里头的一次。那次轰炸,死了226个老百姓,还有600多人受了伤,6075间房子也被炸没了。
李鹏那时候在学校住宿,心里发慌,结果从上铺掉下来把头磕破了。到了这年9月份,邓颖超按照周恩来的吩咐,专程跑到成都,把李鹏接到重庆育才中学去上学。
邓颖超瞧见李鹏头上包着绷带,赶紧关心地上前问是咋回事。她转头跟李鹏的三姨赵世兰讲:“君陶在重庆那边做秘密工作,把兰兰接过去好照应些。”
赵世兰轻轻一点头,答应了这事儿。赵世兰可是我党妇女运动的重要人物,一辈子都没结婚。她还让妹妹的儿子小名叫兰兰,意思是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。从那以后,赵世兰对李鹏特别好,跟亲儿子没两样。
三、说说李鹏在重庆的事儿咱们来聊聊李鹏在重庆的那些日子。
李鹏跟着邓颖超抵达重庆时,周恩来刚好回了延安,所以他就跟着邓颖超,在重庆曾家岩50号的周公馆安顿下来。
为了不泄露赵君陶的真实身份,李鹏起初没能见到自己的妈妈。他和邓颖超生活在一起,吃饭睡觉都一块儿,两人感情变得越来越好。从那时起,李鹏就开始称呼邓颖超为邓妈妈。之后的几十年,李鹏和邓颖超一直保持着这份深厚的感情,从未间断。
1992年7月10日晚上,大概8点多的样子,邓颖超老人生命即将走到尽头。这时,李鹏和他的夫人走进了病房。秘书凑近邓颖超耳边,轻声告诉她李鹏来了。邓颖超用尽全身力气,用那沙哑又细小的声音,艰难地说出了“李鹏”这两个字。这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,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言语。
邓颖超曾经安排李鹏去吴玉章家小住一阵。那会儿,吴玉章的儿子从海外弄回来好多讲水力发电的书,还有一些模型玩具。
李鹏头一回了解到水力发电的事儿,这事儿后来悄悄影响了他选职业的方向。他最终投身水力发电行业,还希望儿子李小鹏和女儿李小琳也能在电力领域发展。
1940年秋天的时候,李鹏在重庆的八路军办事处里头,头一回碰见了周恩来。那时候的李鹏,个子是挺高的,不过背稍微有点儿弯。
周恩来担心重庆的革命孩子们会被特务伤害,所以他安排李鹏和其他几个革命后代去延安读书。就这样,李鹏在重庆待了短短数月后,就踏上了前往延安的路。
四、毛主席跟陈云说,得好好栽培李鹏这家伙。
1942年的某一天,李鹏跟着陈云一块儿去中央的食堂吃饭,在那儿碰巧撞见了毛主席。
毛主席晓得李鹏在读《三国演义》,就问他书里头哪个角色最让他打心底里佩服,李鹏立马答道:“曹操呗。”
毛主席再次询问:“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?”李鹏答道,是因为曹操擅长凝聚团队力量。毛主席听后,接着让他给出具体例子。
李鹏是这样说的:“官渡之战曹操赢了之后,他搜到了曹营里有人写给袁绍手下将领和智囊的信。曹操没惩罚他们,反而是当着大家的面,把那些信都给烧了,这样一来,他就把那些人给拉拢过来了。”
毛主席听了之后,心里头很高兴,他跟陈云讲:“这小子得好好栽培,以后肯定能成大器!”
1943年那会儿,周恩来和邓颖超回到了延安,为的是参加七大会议。这事儿传到了李鹏耳朵里,他二话不说,就走了好长的路,一直走到枣园去。到了那儿,他就跟周伯伯还有邓妈妈聊起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。
周恩来鼓励他要接过革命先烈传下来的大旗,勤奋工作学习,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。
1945年,抗日战争打完胜仗后,李鹏得令要去东北前线历练一番。在动身前,他特意跑去跟周伯伯和邓妈妈道了个别。
周恩来对他说:“我听说你成为党员了,这挺不错的。但你得真心在思想上入党,得跟你老爸一样,当个铁了心的共产主义战士。上了前线,那可不会一帆风顺,得随时准备咬牙挺过各种难关。”
邓颖超心疼地问:“你从重庆背来的那床棉被,怕是已经破旧不堪了吧?你周伯伯特地托朋友从新疆弄了一床全新的蚕丝棉被,你拿去前线用。”李鹏瞅见周伯伯他们盖的却是条老旧的棉被,他硬是不肯收下,但邓妈妈硬要他带上,这让李鹏心里头暖洋洋的,特别感动。
周伯伯和邓阿姨那种不讲究、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,给李鹏留下了深刻印象。他亲眼目睹过周伯伯穿着带有补丁的衬衫。这种影响让李鹏一辈子都保持着简朴的习惯,衣服破了,他自己动手缝好,从不讲究排场。
五、我选了水力发电这行当职业我决定投身于水力发电这个行业。水力发电嘛,就是利用水流的力量来发电,感觉这既环保又有前途。我一直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,特别是关于能源转换和利用的部分。水力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,不仅能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,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,所以我很看好它的发展前景。选择这个职业,也是因为我相信它能为社会带来实际的好处。毕竟,电力是现代社会的命脉,而水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的能源形式,正好能满足我们对能源的需求,同时又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的负担。我觉得能为这样的事业出一份力,还是挺有意义的。总之,我就是喜欢水力发电这行,觉得它既符合我的兴趣,又能为社会做贡献。所以,我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作为我的职业方向。
李鹏之后前往莫斯科动力学院,专攻水力发电专业,还当上了留苏学生会的头儿。回国后,他在一家水力发电厂干起了技术厂长的活儿,还被挑中成为东北那边重点培养的干部后备人选。
1966年,文革的大幕拉开后,周总理心里头一直惦记着北京的供电、供水、煤气供应,还有交通情况,生怕这些出了岔子,搅乱了北京的安稳。所以,他赶紧召集了一帮人,开了个紧急会议来商量对策。
水电部的二把手刘澜波提议,让李鹏暂时代理北京电力局的书记职务。周总理听了后问:“他能行吗?毕竟他还挺年轻的呢。”
刘澜波讲道:“李鹏已经38岁了,他在东北勤勤恳恳地干了11年,成绩相当不错。”周总理闻言笑道:“哎,他都38岁了,看来咱们是真的老了。”随后,总理点头同意了刘部长的提议。
李鹏曾在苏联深造,结果被打上了“修正主义分子”的标签。因为这个原因,他没法正常工作,一身本事和志向都没法施展,这让他心里非常犯愁。
1970年那会儿,总理在会议上直接问他,是不是被那些“外国套路”给影响了,这让人心里头更加犯嘀咕了。
余秋里讲的是,批评你是为了让你去干活。李德生也说,批评你其实是出于关心。这两位老前辈说得在理,1971年的时候,李鹏就开始工作了,担任的是北京电力局革委会的副主任。打那以后,李鹏不断接到重要任务,一直为国家和老百姓出力。
六、李鹏把周总理当作自己的楷模,一门心思扑在为人民服务上。
李鹏曾和周恩来、邓颖超共处过一段日子,深受周总理的熏陶。他一辈子都把周总理当作学习的标杆,一门心思扑在为人民服务上,同样是深得民心的好总理。
李鹏在2019年7月22日晚上23点11分,因为生病在北京安详离世,终年91岁。他的走,对国家和党来说,真的是个大损失。
聊聊青柠檬的那些事儿说起青柠檬,那可是有不少有意思的小故事呢。青柠檬,长得青翠欲滴,味道却酸得让人皱眉。但它的独特风味,却让不少人爱不释手。关于青柠檬,有这么一段往事。有人曾把青柠檬比作生活中的小插曲,酸中带甜,让人回味无穷。就像有时候,我们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,虽然当时觉得苦不堪言,但过后回想起来,却能从中汲取到不少经验和教训,成为人生中的宝贵财富。青柠檬还有个特别之处,就是它不仅能直接食用,还能用来制作各种美味的饮品和料理。加点青柠檬片到水里,瞬间就能让整杯水变得清新爽口;在做菜时加点青柠檬汁,也能让菜肴的味道更加鲜美。所以说啊,青柠檬虽然外表看起来平平无奇,但它的内涵和魅力却是无法忽视的。它教会了我们,即使生活中有些苦涩和酸楚,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品味,总能发现其中的美好和甜蜜。这就是关于青柠檬的那些小事儿,简单却富有哲理。
配资公司官方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