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色列赢了,伊朗也赢了,美国也赢了,一场冲突,三个国家,目前都认为自己赢了。美国赢得了荣誉,伊朗赢得了和平,以色列赢得了战争。10月7日,以色列对伊朗发动空袭,炸死了几名伊朗高级将领,包括革命卫队的高官。伊朗没闲着,10月8日回击,发射了上百枚导弹,瞄准以色列军事基地。以色列国防军说,90%的导弹被拦截,但几栋民居还是被炸毁,死了至少10个平民。
美国这边没直接下场,但提供了情报和武器支持。以色列用的精确制导炸弹,大部分是美国货。10月9日,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声明,说以色列的行动“精准有效”,还强调美国会继续支持盟友。伊朗那边,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电视讲话里说,伊朗的导弹展示了“坚定意志”,还说这是“为了和平”。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更直接,10月10日开记者会,宣称“伊朗的威胁已被摧毁”。
停火协议来得快得像一阵风。10月12日,联合国斡旋下,以色列和伊朗在日内瓦签了协议。协议说,双方停火,伊朗停止支持黎巴嫩真主党,以色列保证不再空袭伊朗核设施。联合国观察员说,协议签得快是因为双方都不想真打下去。以色列担心后院起火,伊朗怕经济再被制裁。美国呢,乐见双方停手,毕竟中东乱了,油价得涨,拜登政府可不想再背锅。
死了的人没人提。伊朗被炸死的将领和科学家,官方只给了个数字:7名高官,3名核专家。以色列的平民死伤,报道说有10人丧生,20多人受伤。两边媒体都不爱细说这些,焦点全在“胜利”上。伊朗的新闻里,导弹发射的画面循环播放,以色列的电视上,内塔尼亚胡的讲话占了头条。美国媒体呢,忙着夸自己“维稳”有功。
战场上的事还没完全停。10月13日,以色列边境还有零星交火,黎巴嫩真主党的小股武装试探进攻,被以军快速击退。伊朗这边,革命卫队在边境集结了部队,但没进一步动作。联合国维和部队已经进驻,盯着双方别再擦枪走火。停火协议写了30页,细节多得像本小说,但核心就一条:别打了,各自回家。
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。以色列南部的居民说,空袭警报响了快一个星期,晚上睡不着,孩子吓得不敢上学。伊朗德黑兰的市民也在抱怨,物价涨得飞快,停火了也没见油价回落。美国的普通人倒没啥直接感觉,但网上吵翻了,有人说支持以色列,有人骂美国多管闲事。
这场冲突的账不好算。伊朗损失了几个关键人物,核计划估计得推迟两年。以色列的军事实力展示了一把,但国内反战游行越来越多,10月14日特拉维夫街头还有人抗议内塔尼亚胡“穷兵黩武”。美国看似没啥损失,但中东这摊浑水,搅和得越深越容易陷进去。
停火之后,国际社会松了口气。欧盟10月15日发表声明,欢迎双方“理智选择”。中国和俄罗斯没说太多,但外交部表态都差不多:和平最好,别折腾了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跑去日内瓦,亲自盯着停火协议落实,说这是“中东和平的起点”。但真会是起点吗?谁也不知道。
死去的人被遗忘得很快。伊朗的葬礼低调得不行,官方没大张旗鼓宣传。以色列的遇难者家属上电视哭诉,但没两天就被新新闻盖过去了。美国那边,压根没提平民的事,焦点全在“战略胜利”。三个国家都忙着给自己脸上贴金,至于那些被炸死的,谁管呢?
现在双方都老实了,至少表面上。10月20日,国际原子能机构说,伊朗的核设施没受太大影响,但重建得花时间。以色列的军方开了内部会议,讨论下次冲突怎么打得更狠。美国呢,10月22日又给以色列批了10亿美元军援,摆明还想继续当“金主”。
这场仗打了不到半个月,死了几十人,伤了几百,烧了无数钱。停火了,三个国家都说自己赢了。伊朗的导弹打出去了,以色列的空袭得手了,美国的盟友保住了。可地上躺着的尸体,谁来给他们个说法?没人吭声。活着的人忙着庆祝“胜利”,死去的人,谁还记得他们的名字?
配资公司官方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